盲文,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发明了点字,它是用六个凸点组成的符号体系,以点数的多少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符形,可变化成63个不同的图形符号,是现代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我国最早使用的通用汉语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称"408"。它是一种代码性质的盲字,以两方盲符的排列组合,组成408个号码,代表汉语的408个音节,每个音节按一定规律变换其图形可以表示四声。
20世纪初,"心目克明"盲字开始流行于除东北以外的地区,它以南京音为标准,有18个声母、36个韵母,声韵双拼为一个音节,再加上另一个盲符标调。
1953年开始,全国普遍推广现行盲字,它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拼音盲字。它有18个声母、34个韵母,声韵双拼为一个音节,用另一个盲符作调号。
1975年,盲文工作者提出了盲文改革,历经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确定了"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它是以两方盲符拼写汉语的一个实有音节,即带调音节,声方在左,韵方在右。声方有声母、半生母、介母和零声符;韵方有韵母、零韵符和调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