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简介 | 特色疗法 | 专家介绍 | 就医指南 | 康复问答 | 科教园地 | 评残须知 | 健康知识 | 党团建设 | 网上咨询 | 联系我们
中心简介
儿童康复
老年康复
工伤康复
残疾评测
辅助器械
残疾人康复
社区康复
特色疗法
四维一体疗法
ABA疗法
运动疗法
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
就医指南
评残须知
就诊程序
评残项目与价格
评残须知
所需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列表

《合肥市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工程实施办法》

添加时间:2016-05-05 11:13:28
合残联〔2016〕22 号
各县(市、区)残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卫计委(局)、财政局:
现将《合肥市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工程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市  残  联             市 教 育 局           市 公 安 局
 
                  市 民 政 局          市卫生计生委      市 财 政 局     
 
       2016年3月28日
 
合肥市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工程实施办法
 
为改善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及医疗康复状况,着力提高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部署,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中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一、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
(一)目标任务
 2016年,为我市48831名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待遇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
(二)补贴对象
我市范围内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待遇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三)补贴原则
坚持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原则;
坚持补贴与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动态管理原则;
坚持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原则。
(四)补贴标准
     2016年,对城乡低保范围内的残疾人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其中:一级、二级残疾人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00元;三级、四级残疾人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补贴采取定期审核,以现金形式按月打卡发放,且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
    (五)政策衔接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因公致残、离休等生活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
    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残疾儿童不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
     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纳入特困供养保障的残疾人不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
(六)项目管理
个人申请。申请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的对象须填写《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提供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必须是二代证)、《最低生活保障证》,通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初核。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核实,将申请人情况在村务公开栏或社居委公开栏公示5天以上(一榜公示)。对无异议的,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连同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居民户口本(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低保证,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对初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任务,并以张榜方式公示3天以上(二榜公示)。乡镇民政部门对补贴对象的低保资料进行复核。对无异议的,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同时将上述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一并报县级残联审批。对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
县级审批。县级残联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告知原因。乡镇(街道)及县(市、区)残联同时实行网上申报及审批。
对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按程序对补贴对象实行定期复核、适时调整。对新增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办理申请、审核、审批手续。乡镇(街道)建一户一档,包括困难残疾人申请审批表原件、三证一本复印件、低保证(电子档案)、补贴对象花名册等。县级保留电子档案和纸质花名册。省、市、县三级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县级残联负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月报告、季调度、年评价制度,各县(市、区)残联要按照规定定期向上级残联报送相关文件资料。报送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评价以平时工作为主。
(七)资金管理
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所需资金由省与县(市)按6∶4的,市区由省、市、区按6︰2︰2比例分担。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贫困残疾人救助资金的管理,保障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资金发放前,县级残联须将申请人情况进行公示(三榜公示)。资金发放时,县级残联、民政部门负责根据最终核定的享受人数和补贴标准,提出用款计划,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程序拨付,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形式将省、市级补助和本级配套资金打卡发放至补贴对象在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并注明“残补”。
(八)监督审查
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实行在市政府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残联、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制定、运行规程的指导检查及资金的测算、分配和管理。残联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贫困残疾人救助对象的确定、补贴管理和实施工作。民政部门负责提供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的花名册等基本情况,并及时向残联、财政通报残疾人低保对象调整情况。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做好监督监察,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规现象。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受县(市)、区残联、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担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及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对申请人的条件认真审查、审核、汇总,防止重、漏、错现象发生。各级残联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市残联举报电话:64259250),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事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的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无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拒不审批或拖延签署初核、审核、审批意见的;
2.违反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手续的;
3.贪污、挪用、扣押、拖欠补贴金的;
4.套取省级财政资金的;
5.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
对采取虚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的居民,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补贴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在专项工作检查中发现有虚报补助人数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的地区,依法追回套取的补助资金,并在下一年度拨付补助资金时再次扣减相应金额。
二、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
(一)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
1.目标任务
2016年,为全市8224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患者提供药费补助。补助经费专项用于贫困精神残疾人治疗精神疾病的药费补助,提倡使用治疗精神疾病的第二代药物。
2.补助对象
补助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常年服用精神病治疗药物的精神残疾人;
(2)拥有合肥市户籍并持有残疾人证(精神残疾类别)和低保证或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
3.补助标准与资金管理
每人每年1000元,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与县(市)财政按8:2比例分担,市区由省、市、区按8︰1︰1比例分担。县级残联负责审核、统计汇总补助对象基本情况,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将补助资金打卡发放至补助对象在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并注明“精补”。
4.项目管理
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县(市)、区残联每年必须对贫困精神残疾人的人员变化情况进行核查年审,及时对受助对象进行调整。补助对象基础信息和补助情况及时录入《安徽省残联民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县级残联负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并上报。补助对象本人或其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填写《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审批表》,同时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1)残疾人证(精神残疾类别);
(2)身份证或户口簿;
(3)低保证或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
(4)精神病门诊或住院治疗病历等证明材料,其中应有当年或上一年度的诊疗记录及购药凭据(原件或复印件)。
(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1.目标任务
2016年,为1014名已安装辅助器具的听障、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155名肢体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和适配辅具。另有国家项目中的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验配及训练补贴,脑瘫、孤独症、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任务暂按2015年指标下达,待中央指标下达确定后,另行通知调整。
2. 救助对象
全市城乡低保或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并经卫生部门诊断明确、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残疾儿童。同等情况优先低保家庭。
3.补助标准及条件
(1)听力语言残疾儿童:
A.人工耳蜗项目:为中低收入家庭1-6岁(不满7周岁),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的聋儿重建听力,经专家组评估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听力损失为重度聋以上,配戴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医学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双侧耳蜗及内听道结构正常、无蜗后病变),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一学年的康复训练经费,包括配发人工耳蜗产品1套,12000元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费,术后一学年(10个月)14000元康复训练经费(含2000元生活补贴)。
满足1-6岁年龄段聋儿康复需求的基础上,对7-17周岁(不满18周岁),经听力语言康复后,已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语前聋患者及18周岁以内的语后聋患者予以资助。资助数量:不超过总数的15%。家长对人工耳蜗要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家庭有能力配合并保证受助人在定点康复机构至少接受一年的康复训练。
B.助听器项目:为年龄不超过6周岁的贫困聋儿配发助听器,包括为每名受助人提供2台全数字助听器,免费验配和一年内的调试费用6000元;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含2000元生活补贴)。
(2)脑瘫儿童:为年龄不超过7周岁,诊断明确、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脑瘫儿童提供一学年(6个月)康复训练费12000元(含2000元生活补贴),矫形器装配费1200元。为保障康复项目服务落实到位及中残联数据库录入完整性,本年度0-6岁脑瘫项目训练机构原则上指定为合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3)孤独症儿童:为年龄在3-6周岁,经卫生部门认定的诊断机构确诊,有康复需求的孤独症儿童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含2000元生活补贴)。
(4)智力残疾儿童:为年龄不超过7周岁,诊断明确、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智障儿童提供一学年(6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含2000元生活补贴)。
(5)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按每人12000元标准(含2000元生活补贴),为已安装辅助器具的聋儿、脑瘫、智障、孤独症且年龄不超过10周年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与市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
(6)装配假肢矫形器的残疾儿童每人补助5000元,其中零部件及材料费占60%,制作费(诊断评估、制作和适应性训练)占40%;为适配辅具的残疾儿童每人补助1500元,其中产品购置费占90%,评估适配费(残疾现状评估、辅助器具适配、家长培训、适配教材等)占10%。
(7)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决定扩大救助数量、提高生活补贴,增加500名市级四类残儿康复训练指标,使符合条件的0至10岁贫困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抢救性康复救助。
具体救助标准如下:
 A.四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经费每人每年10000元。
 B.生活补贴:按实际在定点机构参加训练时间计算,其中,听障、孤独症儿童机构训练每年10个月,给予每人5000元生活补贴;脑瘫、智障儿童机构训练每年6个月,给予每人3800元生活补贴。享受国家及省级指标参训人员在原生活补贴基础上,由市级按每月每人300元标准增加生活补贴。
4.资金管理
(1)人工耳蜗、助听器、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由中残联或省残联统一采购配发。
(2)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救助资金。市财政根据各县(市)、区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指标数和补贴标准,将康复训练资金拨至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经费原则上应待项目完成后,由各县(市)、区残联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按规定程序予以支付。县(市)、区残联及时将经费拨入训练机构,各类残疾儿童的生活补贴根据在训情况在各机构领取。其中:手术费用直接支付至手术定点医院,康复训练费用直接支付至定点康复训练机构,辅具安装及验配等服务费用直接支付至相关服务供应单位。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采取项目初期预拨、项目结束评审、适时调整结算的方式,拨付资金。
(3)在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康复的,医疗和康复训练费用符合当地城镇居民医疗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项目的应由医疗保险报销,以补充康复训练经费不足部分。
(4)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各地开展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不得收取救助对象的任何康复训练费用。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经费投入,加大救助力度,提高项目补助标准或扩大服务对象,适当增加残疾儿童在训期间的生活补贴,以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对参加人工耳蜗植入的贫困听力残疾儿童,术前首次筛检费用给与报销。
各级残联及财政部门及时将专项资金补助情况登记造册,并将补助对象名单、家庭详细住址、联系方式、补助标准等基本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5.项目管理
(1)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到户籍所在地残联进行申请,同时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A.残疾人证(相应类别)或二级以上医院相关诊断病历;
B.监护人及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
C.低保证或乡镇(街道)以上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
D.康复训练救助申请审批表(三份);
E.定点康复机构接收函;
F.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四份);
G.残疾儿童一寸照片三张;
由县(市)、区残联统一送审材料,市残联不接受残疾儿童家长个人自行申报材料。市残联审批同意后两个月内未进入机构训练且未到县(市)、区残联备案请假的残疾儿童,视为自动放弃年度项目,由所在地县(市)、区残联负责收回《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
(2)鉴于合肥市各类定点机构能满足本市各类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需求,2016年参加项目的各类残疾儿童可自愿选择本市内各定点机构进行康复,原则上不转介出市。实际进入机构训练时间超过一个月的,不得变更定点机构。
    (3)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救助对象基础信息和康复情况及时录入《安徽省残联民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县级残联负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并上报。
   (4)各市残联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残联〔2012〕7号),将救助对象安排至定点机构,按规范进行康复训练。
(5)严格执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残联厅发〔2011〕25号)规定的康复训练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省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将以此为依据对定点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6)定点机构须与每位在训儿童监护人签订康复安置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确保在训儿童训练时间、训练质量、训练安全。
(7)各相关部门和定点机构要及时将受助对象基本情况以适当方式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机构的“定点”资格。
(8)鉴于今年全面启用民生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合肥”系统,市区(7区)按“智慧合肥”系统申报审批,可不报纸质文档,四县一市在申报审批过程中仍需纸质文档。
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提高项目补助标准或扩大服务对象。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并按照省财政厅、省残联《关于开展政府购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等服务的通知》(皖残联〔2014〕52号)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本办法由市残联、民政局、财政局、公安局、卫计委按职责解释。

文章来源:合肥市残疾人联合会

相关热词搜索:合肥市 工程实施 残疾人

上一篇:爱心企业持续关注庐江县残疾儿童二次捐赠羊奶粉
下一篇:重度残疾人医疗服务和保障新政策出台

分享到: 收藏
庐江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1-87320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东新区外环路东侧(庐江第一中学新校区向东100米)   备案号:皖ICP备13013581号